長沙縣概況
發布日期:2020-11-24 來源:縣委政研室
長沙縣地處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地帶,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也是最近獲批的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的主陣地,總面積1756平方公里,下轄18個鎮(街)和黃興會展經濟區,常住人口150萬人。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2000年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湖南首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長沙”之名最早見于《逸周書.五會篇》,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設36郡,其中長沙郡附廓之縣稱“湘縣”,即為長沙縣前身,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正式改臨湘縣為長沙縣。兩千多年來,屈原、賈誼、司馬遷、李白、杜甫、柳宗元、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辛棄疾、文天祥等歷代名人,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斑斑勝跡。近代,曾哺育了辛亥革命先驅黃興,涌現了陳樹湘、楊開慧、楊立三、田漢、徐特立、李維漢、許光達、陳康白、繆伯英、柳直荀等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也是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镕基、李鐵映的家鄉。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中國(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主陣地、長沙黃花綜保區、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核心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于此。境內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京廣、滬昆、渝長廈高鐵,以及京港澳、長株、杭長等多條高速,中低速磁懸浮、地鐵均已通達,縣域內形成以“九縱十二橫”為骨干的道路交通網絡,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000多公里,縣城距黃花機場、長沙火車站、湘江碼頭均約8公里。生態優美,名勝眾多。有“六朝遺廟”陶真人廟、“蓮經道場”明月庵、棠坡清代民居和三國時代關公撈刀的撈刀河等名勝古跡;有黃興故居、楊開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單位;還有白鷺湖、烏川湖等景色宜人、山水秀麗的旅游風景區。目前,全縣擁有國家AAAA級景區2個、國家AAA級景區7個。工業發達,發展強勁。形成“兩主一特”產業發展布局,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持續發力、不斷壯大。躍居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第4位、全國制造業百強縣(市)第8位,穩居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5位,躋身“2020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榜單第2位、“2020中國未來投資潛力百佳縣市”榜單第3位,連續14年獲評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