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厚德建設 助推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20-12-01 來源:星沙時報
長沙縣果園鎮花果村花果組大力培育文明鄉風,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花果組張公塘濕地公園,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惹人醉。肖煥 攝
“一個人,不管富不富,平凡中還是要為家鄉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11月30日,長沙縣果園鎮花果村花果組農民創客、樂和大院承包人張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心有感慨。這句樸素的話語,正是花果組群眾的真實寫照。
在書寫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中,花果組深入開展厚德建設,挖掘傳統文化,通過推進組規民約建設、豐富活動載體、探索文旅融合等方式,由表及里立體打造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
“小”組規“大”治理
樹立厚德新風
近年來,花果組以黨建為引領,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仁”和家國文化為核心,培樹形成家風正、民風純的良好組風民風,扎實推進“五零建設”和“厚德建設”。
“過去我們一年難開一兩次組民會,但在2015年前后,就組織了22次農民大課堂學習,還錄制觀看‘美麗花果,美德先行’的宣傳片。”花果組組長周建新說,良好組風的形成以家風為基礎,每個家庭的家風好了,整個組風自然風清氣正。
同時,花果組注重發揮組規民約的作用。今年以來,將77年恢復高考以后連續考入大學的現象進行收集整理,提煉出家風學風,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仁愛”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遵紀守法等納入組規民約。
豐富活動載體
共促鄉風文明
“謝謝你們雪中送炭!我們兩姐妹以后一定要刻苦學習,今后回報社會。”7月28日,花果村蔣蕓軒在長沙縣愛的擺渡人義工發展中心果園鎮站十多位愛心志愿者看望慰問時說道。
這是花果組弘揚田漢故里的優良傳統,更是培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的一個縮影。疫情期間,口罩奇缺,長沙縣愛的擺渡人果園鎮站站長黃新芝從約旦訂來的1萬只口罩成為了“疫”線戰士們抵御“寒冬”最溫暖的利器。
組織幫扶是花果組推動鄉風文明的重要活動載體。除此之外,還將志愿活動、表彰決定等進行上墻,用“文化墻”展示文明向上的文化氣息,補齊群眾“精神短板”,促進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組風。同時花果組還借助外部力量和資源,開展系列促進鄉風文明的活動,凝聚組民團結向上之心。
花果組通過由表及里立體推進厚德建設,樹立文明鄉風,提振了村民的“精氣神”,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文旅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以前花果組是蠻漂亮的。”66歲的組民蔣松青回憶,小時候看到過那一對白果樹,枝蔭覆蓋達六七十平方米,成為麻雀、白鷺等鳥兒的庇護所。后來由于種種歷史原因,花果組的白果樹和廟宇相繼被毀。“花果組無花無果”一語成讖,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山水要恢復昔日模樣,文化更是要深深扎根。2014年,在五老宣講員、鄉賢柳樹林的多方籌謀下,花果組137位村民栽花種樹、修路整塘,投入熱火朝天的家鄉建設中。
2015年,30多畝水面的葫蘆塘、樂和湖已經美化,650平方米的“樂和大院”、5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相繼建成,路燈裝起來了,樹木栽起來了,泥濘路變成了水泥路,大院里充滿歡歌笑語,老人們含飴弄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昔日花果組內無花無果,現在花果組樂和大院內所有樹木、設施都為組集體財產,組民有了學習、娛樂、健身的好場所。”張為明向記者介紹,“以前花果組集體年收入僅3000元左右,現在樂和大院年均上交承包費7.5萬元,僅此一項花果組集體年收入增加25倍。”
目前,花果村通過文旅融合發展,盤活了花果組的資產,每年這里游客絡繹不絕,拉動了龍蝦、蜂蜜等農副產品近80萬元的消費,同時增加100個以上的臨時用工,讓農村有景看,農業有錢賺,農民有活干,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星沙時報記者 梁煥鑫 通訊員 王鈾